西安理工大学

报刊:《西安理工大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风雨何所惧 吟啸且徐行

    摘要:那一年,苏轼二十一岁,正是青春正好的年华,他和他的父亲与弟弟乘一叶扁舟东下,来到京师赴考。考场上,他从容淡定,挥洒泼墨,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举夺得...

  • 少年之夏

    摘要:晚饭过后,爬上了后院小阁楼的房顶,天还很亮。没有高大建筑物的阻挡,可以一下子看到很远处绵绵的朦胧的小山。有几家高高的烟囱里冒出淡淡的青烟,慢悠悠的往天上飘着,不知道飘到哪里...

  • 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春天(组诗)

    摘要: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春天一定是这样的,她站在阳光下把自己想象成,一株蔷薇,正在微笑于是,去年冬天的那捧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把冷面笑成了花面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春天要若无其事的...

  • 稚爱

    摘要:小女近三岁,已上幼儿园小小班数月。其四月大时即有自主意识,岁半购衣时,曾坚持己所需颜色而得之,余甚惊之。次岁,自主意识更强,个性鲜明,亦爱思考。学归途中,或讲学校趣事,滔滔...

  • “暮夜却金”与慎独人生

    摘要:(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

  • 人民:“名义”与“实质”之辩

    摘要:丁酉新春伊始,一股“名义”的风就像吹散冰雪冷凝之寒冬的暖流一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吹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反腐倡廉不仅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何所惧 吟啸且徐行

——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有感

   期次:第626期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信管131 赵楠   查看:170   
      那一年,苏轼二十一岁,正是青春正好的年华,他和他的父亲与弟弟乘一叶扁舟东下,来到京师赴考。考场上,他从容淡定,挥洒泼墨,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举夺得进士第二名,从此名动京师。那时的他是何等风光,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虽然中途因父母病故按制守孝,但这并不影响他为朝廷效力,守孝归来后他仍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重用。然而天妒英才,苏轼终究没有逃脱政治命运的坎坷。他的一生宦海沉浮,颠沛流离,好在无论是贬谪还是升迁,他都能够宠辱不惊,恣意畅然。贬谪时,他听江潮,赏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升迁时,他贬时弊,论民情,“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文学家,他以诗词寄情,以诗词说理,字字珠玑,彰显的是他的真性情。作为政治家,他竭尽全力在任职之地体察民情,发展经济,推动教育,革新除弊,将智慧的光辉挥洒在苏杭、山东、湖北、海南等地。

                                   寒鸦声凄切,烟雨暗千家

      北宋时期,正是我国古代一个政治改革比较激烈的时期,这时候有以“十一世纪改革家”之称的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派,同时也有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派,两派在朝野上的纷争日夜激烈,此时的朝廷早已没有了之前的平和之气,为此,他站在百姓的角度看到了新政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开始针砭时弊,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直接得罪了新党,于是新党派人士便将矛头直接对准了苏轼,因此有了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者,御史台也,因御史台上遍植松柏,所以常常引得寒鸦栖息,因此又名“乌台”。对于苏轼来说,“乌台诗案”差点让苏轼丢了性命,在这场风雨之中,苏轼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几次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一般人可能在面对这样致命打击的时候都会选择就此沉沦,或者从此不问世事,安身自保。但是事实证明,苏轼之所以与别人不同是因为他在面对人生的狂风骤雨时,仍然能够从容淡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此句中,我们看见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将一行人淋得似乎成了落汤鸡,大家都惊慌失措,连声抱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走了。这里表面上作者给我们呈现的是众人被淋雨的情态,实际上却暗含了新党和旧党之争正如那一阵阵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惊得许多人惊慌失措。再仔细一看,在这样一幅混乱的雨中图画中却有东坡居士的吟啸且徐行。这里的“吟啸”和“徐行”一词直接点明了作者在雨中的所作所为,其中“徐行”更与前句中的“莫听”相对,那边是一团乱麻的众人避雨图,这边是悠闲从容的雨中吟啸漫步图。强烈的视觉效果,让读者一瞬间便能体会到在当时的政治漩涡中,虽然烟雨迷离让许多人都暗自失色,虽然御史台上寒鸦凄切,但是苏轼却一派从容淡定之姿。

                                        悠然著风雨,诗酒趁年华

      自古文人多情,更何况还是在这大好的年华中。远离了京城的喧嚣,远离了人世的纷繁芜杂,此时此刻的苏轼潇洒自如。风雨何所惧,吟啸且徐行,在迷离的烟雨中,作者手持竹杖,着一双草鞋且行且停,任凭这雨湿透自己的衣衫,他只观这雨中的美好景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透过此句中提到的一个“轻”字,人们能够看到那跃然纸上的旷达与潇洒,想来世事再艰辛,人生再苦恼,也抵不过一个良好的心态,所以即便是风雨袭来,作者也能悠然自在,漫步在风雨中,感受不一样的美。心情是愉快的,也是轻松的,情到深处,趁着如此年华,一壶温酒入喉,便能温暖全身。这便是苏轼豪迈、豁达、开朗的人生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山头迎晚照,新火试新茶

      风也好,雨也罢,都是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谁也不能控制,但是风雨之后总会有阳光。人生一世,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苏轼用一双慧眼,看穿了这人生的真谛,所以他能够以一颗坦荡的心来面对这人生的风雨,不管外面怎样的风吹雨打,他的内心始终充满了阳光。“山头斜照却相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一天,风雨之后,便是夕照大地,回过头去看看刚才还被雨点敲打的树叶,此时此刻也有着别样的风姿卓越,而通过这一回头,作者又向人们表明了心迹:“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时此刻,苏轼已经不仅仅是一名诗人了,他更是一位哲人,给人们讲述着中国最最朴素的辩证思想。归去,固然可以避开风雨吹打,然而也将错过阳光的温暖与美好。这不正是他不惧风雨,吟啸徐行的原因吗?山边夕阳正好,且以一颗平静的心温一壶好酒,煮一壶新茶,慢慢品味,细细琢磨,点点滴滴中都是人生的滋味。


       “微笑着去唱响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挫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观。人生如果只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想这世间,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焉知在风雨中就一定会狼狈不堪,在屋檐下就一定会安逸淡然,不过是以豪放旷达的胸襟,聪敏慧黠的眼光来正确地看待人生罢了。读东坡之词,与他一起“举杯邀明月”,一起“新火试新茶”……沧海桑田,世事维艰,我们所需要的是一颗豁达的心,宠辱不惊,宁静淡远。豪迈豁达的人生,风雨何所惧,吟啸且徐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安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888次访问,全刊已有3604379次访问